金刚经和地藏经哪个好(读地藏经还是金刚经)

2024-05-30 10:01 百科知识 141


又是一连多天未动笔,上周末回老家了,上个月奶奶去世后我们举办了简短的遗体告别仪式,但是还没有"入土为安",这也是我这次回家的主要任务之一,出于对生命和对逝者的尊重,我们产生了很多"秩序",我们老家说这都是老辈传下来的规矩。作为"老传统",一方面我们要了解其中的一些简单的"秩序";另一方面,我们不能因为外在的秩序而障碍了我们对生命的正确认识。

(一)"掐日子"

十里不同风、百里不同俗,各地都有各地的婚丧嫁娶的习俗,我想不管是红事还是白事,第一步都是"掐日子",也就是算个好日子。我记得以前我们老家有人去世后一般在家停留三天,似乎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"秩序",多少年来都是如此;现在又不一样了,人去世后也要算个好日子,有火化的日子,有入土的日子等等。出于对逝者的尊重,尚可;出于制造另一种"旧习俗",我想还是要立即刹车。

(二)缘何念经

我们当地有人去世了,一般要请僧人回来念经,一般是佛教僧人,这是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,是否真正信仰佛家,没人能回答,出于对逝者的尊重,一般按"秩序"办事。念经的目的在于将经文通过人的声音传输到另一物,可以是人、物。不同的经文,其作用和功力也不相同。像《金刚经》具有普遍性,功力也最大;《地藏经》一般给逝者念,等等。有的念诵,有的唱诵,形式不同,基本要义是将经文"念进去",所谓佛教"开光"也是如此。现在有两种现象,一是富裕的人家,大操大办,形成不良风气;二是一般人家按照形式,无论是否信仰。孰是孰非,不做讨论。

(三)哭的文化

有人去世后,很多"秩序"都涉及哭,久而久之形成了哭的文化,如:给逝者洗好穿好衣服放进水晶棺材盖好盖子后,晚辈要哭,而且要大声哭,不哭不孝顺;每天要给逝者送饭,送的时候要有人哭。等等。而且这种"哭"是有固定路数的,一般是边说边哭,要有节奏感。有的人家子孙不会哭,还要请人回来哭。有的哭的昏天黑地,但是一抬头没有一滴眼泪,这就已经达到了硕士的水平;赵本山在《马大帅》里有一两场哭戏,自己没有眼泪,把别人弄哭了,这就是博士的水平。还是那句话,出于对逝者的尊重,应该哭;出于规矩、作秀,也就可以不用哭,因为你在哭,别人在看。

(四)吃斋饭

吃斋饭实际上也是"秩序",我们老家的规矩是有人去世后,晚辈要去登门请人,本大队的邻居不请,一般都会在最后火化的当天来客气一下,这就是账房。斋主出于感谢,会略备简单的饭菜水酒。这次回家我和老一辈的聊天,他们说过去人穷,胳肢窝里夹一刀黄纸就去吃斋饭,那时候也没啥吃的,当地脆饼,一个桌子两碗酒,轮流喝,都穷买不起;大约80年代后慢慢好了,90年代越来越讲排场。到现在,可以叫铺张浪费。吃的不是对逝者的惋惜,而是吃的"规矩"和交情,账房的钱也是水涨船高。

(五)对生命的障碍

生活中秩序很多,不再一一列举,这些"老秩序"能流传下来,说明它们有一定的生命力;这次在老家和老辈交流,也了解了很多,总体而言,风俗也在改变,有的简单了,有的又复杂了。无论如何变化,我们的初心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痛惜。人的生命有限,我想与其身后大操大办,办的都是"面子工程",不如身前多多尊重,多对健在的人好一点,常去看看。人的生命有时是加法,有时又是减法,对自己好,对别人好。由于我认识较浅,人生积累的还不够,因为对生命的认识也很浅薄,假以时日,也许在我老去的时候尚能有所尺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