迦叶尊者是谁的弟子(迦叶尊者是谁的化身)

2024-04-26 08:16 百科知识 127

在释迦牟尼的众多弟子当中,其中有十位是最著名的,他们道行最出众,各有一方面的独特专能,并因此得到佛陀的赞许和众僧的拥戴。

迦叶尊者是谁的弟子(迦叶尊者是谁的化身)(图1)


1.摩诃迦叶(头陀行第一)也称大迦叶,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,属婆罗门种姓。谓其苦行有德,少欲知足,相传为佛教第一次结集的召集人。

有一次佛陀受梵王之请到灵鹫山说法。佛陀升座以后,却一句话不说,只是手里拿着一朵波罗花给大众看。在座的人都不理解,都在凝神细看,这时唯有迦叶尊者见佛示花,破颜微笑。佛陀随即当众宣布:“我有正法眼藏、涅盘妙心、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。”同时还把平日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给了迦叶。这正是“拈花一笑”的来历。迦叶因此成了佛陀的继承人。我国禅宗也因此把他奉为“西天第一代祖师”。

佛陀涅盘后,迦叶便担起了住持佛法的重任。在他的领导和主持下,开展了对佛陀言教的结集工作。这次结集地点在王舍城,由500名已证得阿罗汉果的大比丘参加,会上阿难诵出经藏,优婆离诵出律藏,结集出经和律两大部佛典。这是佛教史上的首次结集。迦叶发起的结集佛典工作对佛陀言教的汇集、保存和此后佛教的广泛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迦叶尊者是谁的弟子(迦叶尊者是谁的化身)(图2)

2.目犍连(神通第一)也称大目犍连,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郊人,属婆罗门种姓。最初与舍利弗同修“六师外道”,精通教法。他身材颀长,方脸大耳,面容坚毅,乐观勇敢,常为正义的事打抱不平。皈依释迦牟尼后,成为佛陀的左侍者,传说他神通广大。

目犍连还是佛教里重孝道的典范。据《目连救母经》记载,目犍连曾以神通力量,得知其生母因生前造大恶业堕入地狱,受大苦难,而求助佛陀。佛陀告诉他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,以百味饮食置盂兰盆中,供养出家僧众。目犍连依此而作,终使其母得救。后世依此方法为亡灵超度,并形成“盂兰盆会”节日。千百年来这一节日在佛教及世俗社会里盛行不衰,目犍连也因此驰名古今。

3.富楼那(说法第一)全名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的略称,迦毗罗婆苏(即迦毗罗卫)人。国师婆罗门之子。传说一出家即证阿罗汉果。善于讲解佛教义理,以辩才出众。

富楼那还是佛弟子中有名的布教师。为了传播佛法,让众生普沾法益,他不畏艰辛,甚至不惜生命,东奔西走,广播法雨,使无数众生迷途知返,弃暗投明。

当时印度西部有个偏僻的输卢那国,那里文化落后,人性暴戾,佛法没有传入,是难以弘法的地方。富楼那为了拯救那里的愚顽众生,知难而进,请示佛陀准许他去那里弘法。须菩提尊者对他进行了一番考验,知道他确有为法忘躯的精神,就同意了他的请示。临行之时,佛陀还专门为他送行。富楼那去到该国收了500名弟子,并建了500座僧伽蓝庙宇,获得了布教的成功。

4.须菩提(解空第一)又称为浮提、苏补底,古印度拘萨罗国舍卫城人,属婆罗门种姓。能深入理解佛法性空,见于《金刚经》。

一次,他在罗阅城缝补衣服,佛陀突然来到该城,当地百姓纷纷前去迎接、礼拜。他本来也想前去迎佛,但就在他将要动身的一刹那,骤然一念思及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的空理,不应以色身去看待佛陀,真正的礼佛是要明了诸法性空的谛理,而没有前去迎接。他的这一作法后来得到佛陀的高度赞许,佛陀称他是“第一个迎接佛陀的人”。由于须菩提善解空义,他对一切事物都能不起执着,不起诤讼,胸襟宽广,豁达自在,佛陀因此称赞他已证得无诤三昧,是人中第一,是第一离欲阿罗汉。

5.舍利弗(智慧第一),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,属婆罗门种姓。他持戒多闻,敏捷智慧,善讲佛法,是佛陀的右侍者。

舍利弗跟随佛陀达40余年,辅助佛陀弘法度生,对佛陀教法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最后,他不忍看到恩师佛陀涅盘,请求先佛入灭,得到了佛陀的允许。入灭时,他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,同他的80老母见了最后一面,并为故乡人民作了最后一次说法,然后安祥进入涅盘。他的这一举动反映了佛教也是重视人间骨肉亲情的。

迦叶尊者是谁的弟子(迦叶尊者是谁的化身)(图3)

6.罗睺罗(密行第一),也称为罗护罗、罗怙罗为释迦牟尼在俗时夫人耶输陀罗所生。15岁出家,为佛教有沙弥之始。他“不毁禁戒,诵读不懈”,努力实践,密行超过众人。

有一次,他游方归来,他的宿舍被别的僧侣侵占了,衣钵等物全被扔到了门外。按当时佛律,比丘为大,沙弥为小,沙弥不得与比丘同宿一室。因此,他只能另觅住处。当时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,他只好躲到厕所里坐禅,忍受着臭气和雨水的侵袭。

又有一次,他外出乞食,路遇一伙歹徒袭击,他被打得遍体鳞伤,但仍不嗔不怒。罗睺罗7岁时曾向佛陀乞遗产,佛陀当时答应留给他“七圣财”。这7种财产是:信、精进、戒、惭愧、闻舍、忍辱、定慧。综观罗睺罗的一生,他严持净戒、忍辱精进,应该说完全继承了佛陀留下的这份遗产,没有辜负佛陀的期望。

7.阿难陀(多闻第一),简称阿难,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。佛陀成道回乡时跟从出家。25岁起侍从佛陀25年。曾劝请佛陀接纳妇女为僧团成员,从此佛教僧团中始有僧尼二众。传说佛教第一次结集时,由他诵出经文。现存佛教经典以“如是我闻”四字为卷首语,以表明经文内容确实是阿难陀亲耳听佛所说。他记忆力惊人,过耳不忘,经文多由他传于后世。

佛陀涅盘后,迦叶尊者为保存佛法,召集了499名已证得阿罗汉的佛弟子结集佛法,阿难因未证得圣果被拒绝在外。他为此生大惭愧,便于当夜勇猛精进,终于在一夜之间证得阿罗汉果,加入了结集佛法的队伍。在结集大会上,阿难诵出了包括《四阿含经》《譬喻经》《法句经》在内的全部圣典。他对佛陀一生言教的结集和后世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。

8.优婆离(持律第一),又称为优婆利、邬波离、优波利等,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人,属首陀罗种姓。出家后奉持戒律,无所触犯,相传佛教第一次结集时,由他负责阐述戒律。

他虽以持律著称,但是对于佛陀所制戒律并不墨守成规,佛经中经常有他关心有病比丘而请示佛陀开许的事例。他不仅个人对戒律严格守持,而且还帮助佛陀制戒,时时处处维护佛陀的戒规。最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次佛典结集中,他是律藏的诵出者。他对后世佛教僧团的整洁,佛教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。

9.阿尼律陀(天眼第一)迦毗罗卫国人,甘露饭王之子,释迦牟尼的堂弟。传说出家之初,因懈怠贪睡受责,后乃立誓不眠,勤勉精进,得天眼通,能见天上地下六道众生。

他曾对佛陀说:少欲知足,常行精进,是修道者的必备条件;忘计小我,弘法利生,是佛弟子应尽的职责。他的言行得到了佛陀的极大赞赏。针对他的大乘根机,佛陀还专门为他宣讲了大乘经典《八大人觉经》,为他演说了修大乘行的8件要事。另外,阿那律还参加了佛教第一次佛典结集,也是佛教的重要奠基人。

10.迦旃延(论议第一)常称为摩诃迦旃延、大迦旃延,古印度阿盘提国婆罗门之子。原出家学“外道”,后从释迦牟尼佛出家。精通各种经书,辩才出众,善说法相。

阿盘提国有一位贫苦无依的老妇女,因家境贫困,走到河边放声痛哭,欲寻短见。迦旃延见状,急忙上前安慰。迦旃延得知那妇女是因贫穷所致,便善巧方便教她“卖贫”之法。卖贫的方法是行布施。老妇依此而行布施,终于生到忉利天宫。这个故事叫“迦旃延教老母卖贫”。迦旃延弘法的地方多选在当时佛法尚未普及的西印度。可见,他还是佛法传播的开路先锋。